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30篇
  免费   6410篇
  国内免费   7593篇
测绘学   3320篇
大气科学   4371篇
地球物理   7089篇
地质学   20031篇
海洋学   4000篇
天文学   3362篇
综合类   2317篇
自然地理   6143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1188篇
  2021年   1404篇
  2020年   1354篇
  2019年   1566篇
  2018年   1226篇
  2017年   1429篇
  2016年   1448篇
  2015年   1618篇
  2014年   2060篇
  2013年   2110篇
  2012年   2156篇
  2011年   2324篇
  2010年   1999篇
  2009年   2580篇
  2008年   2495篇
  2007年   2548篇
  2006年   2527篇
  2005年   2380篇
  2004年   2074篇
  2003年   1978篇
  2002年   1698篇
  2001年   1531篇
  2000年   1520篇
  1999年   1327篇
  1998年   1111篇
  1997年   798篇
  1996年   648篇
  1995年   581篇
  1994年   554篇
  1993年   458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954—2002年82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京、津、冀区域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构建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分析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气候变化趋势。近50a京、津、冀区域共出现了39例群发性强沙尘暴,河北省的冀西北高原区和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四市交接处饶阳一带是京、津、冀区域强沙尘暴天气的多发区。多发季节为3—5月,占全年总数的76.9%,其中4月份最多,占全年总数的51.3%。群发性强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呈现总体减少趋势,其发生次数、覆盖面积均是以20世纪90年代为最低值.  相似文献   
992.
两湖平原农业洪害特征与减灾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湖平原是我国农业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河湖水系四通八达,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大规模围湖垦殖破坏了两湖平原自然生态环境,洪涝频繁发生,农业损失严重。两湖平原必须实施综合性的农业减灾技术措施:长江上中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持水土;两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提高湖泊分蓄洪能力;应用GPS、GIS技术预警,有效调度洪水;调整湖区农业结构,发展避洪农业。  相似文献   
993.
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的建立研究中,涉及到数据的标准化问题。该研究以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数据标准化研究为例,探讨建立适合水土流失评价数据标准化的方法。研究包括了水土流失数据标准化建设中的评价数据库的设计、数据的标准化。其中,数据的标准化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数据的录入、投影变换、其它格式向ARC/INFO格式的转换、补充编制专题文档等。  相似文献   
994.
塔里木盆地地貌过程对绿洲形成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杨发相 《干旱区地理》2003,26(4):361-366
第三纪末以来,天山、昆仑山强烈隆起使塔里木盆地相对下沉,山盆高差悬殊大,白山顶至盆地腹部地貌外力作用过程依次由冰川作用→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干燥作用→冲→洪积作用→湖积作用→风沙作用过渡。在山区河谷平原、平原区冲积扇、冲积平原、湖积平原等地方形成条带状、串珠状、扇形状绿洲,绿洲平面几何形状与适宜绿洲形成与发展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基本吻合。绿洲荒漠化和荒漠绿洲化与地貌过程的关系密切。纵观区内地貌过程发展趋势可预测,区内流水、风沙和人类活动三大地貌过程将有增无减,流水侵蚀与风蚀风积作用将对绿洲产生不良作用。山区流水侵蚀过程加强导致山麓地带绿洲山洪泥石流危害加重。平原河流下游地区流水作用减弱,风蚀风积过程加剧,由绿洲→荒漠演变,而人类活动可分建设作用与破坏作用两方面,前者可稳定绿洲乃至促进荒漠绿洲化而后者则导致绿洲荒漠化。因此,改善山区、山麓地带,特别是盆地南缘与塔河中、下游等重要地区地貌过程并防止绿洲荒漠化,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基于GIS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研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建立了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多时相、多波段TM遥感数据,对库区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揭示了库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以及建库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综合分类系统,在一次分类处理中通过多层次不同级别的组合获得了基于同一信息源的土地沙漠化、草场盖度、土地利用处地覆盖等多种环境类型信息,并利用环境信息模型对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价。基于GIS的分类后再处理使遥感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在GIS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湘北红壤坡地雨水过程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小立  王凯荣 《山地学报》2003,21(4):466-472
模拟主要利用方式构建的垫面为主导因子,采用径流场实测方法,通过4a(1998~2001年)实地观测试验,剖析不同下垫面对雨水地表径流及其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时间分布及其强度)是影响地表径流特征的主导因素;年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系统水土流失量呈正相关。不同垫面地表径流产量有显著性差异;雨水径流过程的土壤和养分流失有相似的表现。在假定雨水年份的基础上,应用不同雨水年份出现概率指标,推算出:湘北红壤坡地现今利用状况下,雨水产地表径流过程的年均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有机质、N、P、K)损失量;和可最大开发利用时,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损失。提出"利用坡地集雨利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观点。  相似文献   
997.
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特征及道路修建对其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陈辉  李双成  郑度 《山地学报》2003,21(5):559-567
根据2001—08和2002—08月野外调查数据及2001年1:100万中国植被图、1996年1:400万青藏高原植被区划图和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自然保护区分布及功能区界调整图,以青藏公路铁路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VIEW和ARC/INFO软件研究青藏公路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结论如下:①青藏公路铁路南北跨越9个纬度,东西跨越12个经度,共穿越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地带、柴达木山地荒漠地带、青南高寒草甸草原地带、羌塘高寒草原地带、果洛那曲高寒灌丛草甸地带和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地带6个自然区,对植被类型的统计结果显示了地带性。②青藏公路铁路的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切割,使景观更加破碎。③青藏公路铁路的建设直接破坏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主要为50m缓冲区内),年损失总净初级生产量为30504.62t,损失总生物量432919.25~1436104.3t/a。损失总净初级生产量占1km缓冲区年净初级生产量535005.07~535740.11t/a的百分比为5.70%,占10km缓冲区年净初级生产量3408950.45~3810480.92t/a的0.80~0.89%;损失生物量占1km缓冲区生物总量7502971.85~25488342.71t/a的5.70%,占10km缓冲区总生物量43615065.35~164150665.37t/a的0.80%~0.89%。  相似文献   
998.
高山增水效应及其水资源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丁贤荣 《山地学报》2003,21(6):681-685
根据高山上云、雾、雨、雪、径流等水资源丰富现象,分析了高山冰川、植被、地形等与汽-水作用关系,提出高山增水效应概念和高山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新思路。高大山体及其造成的垂向对流、高山冰川和高山植被共同作用形成了高山增水效应,并形成良性增水系统。山体愈高大,增水效应愈明显。对内陆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更多的高山水资源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陈洪凯  唐红梅 《山地学报》2003,21(6):739-744
三峡库岸城区滑坡90%属于由第四纪松散土体组成的散体滑坡,滑坡区属于城区重要组成部分,降雨及三峡库水位降落是此类滑坡孕发的动力因素。本文以重庆万州清泉路滑坡为例,基于库岸城区滑坡防治原则,构建了实用的滑坡治理与沿江路建设一体化模式,推导了抗滑桩的内力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一体化模式的结构组成及受力特性。研究成果对于三峡库区城区滑坡的治理与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陶和平  刘淑珍  曹宗杰 《山地学报》2003,21(Z1):118-122
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信息化资源、经济、环境管理的基础,但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巨型系统工程,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其建设和部署必须有统一的领导和安排。文章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西藏自治区目前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西藏自治区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及意义,认为西藏省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步是提出项目建设的框架及规划,其次根据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投资力度,制订近期、中长期目标及建设内容,然后根据规划分阶段实施。最后文章讨论了西藏实施省级空间信息的重要意义,为实现西藏电子政府、指导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